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时间:2025-04-11 07:31:35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

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1)55+2____3+2,5-2____3-2

(2)–1,-1+2____3+2,-1-3____3-3

(3)6>2,6×5____2×5,6×(-5)____2×(-5)

(4)–2(-2)×6____3×6,(-2)×(-6)____3×(-6)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五、教法说明

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5换成2,-5换成一2,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六、教法说明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为什么?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3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看课本第124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

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

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

(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可得到x9

(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

(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到

(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

(5)如果在80的两边都乘以8可得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

(1)x-7>26(2)-4x≥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七、教法说明

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扩展

本节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

……此处隐藏18685个字……>a的形式:

(1)3x>5(4)-4 x<3-x

[设计意图:由于新教材中例题较少,学生对于书写格式了解太少,因此教师应该加以规范。]

4、总结反思,获得升华

让学生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思想方面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成功蕴育成功,用自信蕴育自信,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布置作业,深化巩固

必做作业:习题11.2第二题推荐作业:课本中的试一试。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七、板书设计:

为了能直观地显现知识的脉络,精当的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本着板书的科学性,条理性原则,设计板书如下:

1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如果ab,那么a+c>b+c,a-c>b-c(2)-2 x>3 2:如果a>b,c>0,那么ac>bc 如果a0,那么acb,c<0,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和了解数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 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能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等式的性质

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a(常数)"的形式。正确认识除数不能为零。

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互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导发现法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上课开始,给出思考(算一算,试一试)能否用估算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学生只能估算不能笔算)

(1) 4x=24

(2) x+1=3

(3) 46x=230

(4) 2500+560x=15000

方程 (1)、(2)的解可以观察到,但是反复观察求解,比较复杂的方程 (3)、(4) 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么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请问:什么是等式?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3个式子是等式么?

(1) x-2=4

(2) 1+2=3

(3) m+n=n+m

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在等式中,等式左(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右)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等式的性质吧!

(1)让学生能找出等式,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

(2)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引入课题)

(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

1、 使学生明确学生的.内容和要求。

2、 结合图片天平的例子,让学生形象地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3、 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归纳总结,得出性质

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课本总结规律,得出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相等。

2、提出问题:()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吗?

教师板书:等式性质1 如果教案《等式的性质》 那么教案《等式的性质》 .

等式性质2如果教案《等式的性质》那么教案《等式的性质》 教案《等式的性质》 .

3、得出等式的性质后,为了加深理解,再用具体的例子验证,体现了从具体到形象,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四)、解释说明,学以致用

1、掌握等式性质后,关键在于运用。因此,出示一组口答题,利用等式性质变形。

(1)从x=y能否得到x+5=y+5 ?为什么?

(2)从x=y能否得到x-2=y-2?为什么?

(3)从x=y能否得到2x=2y?为什么?

(4)从7x=7y能否得到x=y?为什么?

2、例1 例2的讲解,让学生会利用 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与方法。

例1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解:(1)两边减7,得教案《等式的性质》

于是 教案《等式的性质》

(2)两边同时加上6,得教案《等式的性质》

于是 教案《等式的性质》

练习(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3)教案《等式的性质》

例2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解:(1)两边同除以-5 ,得教案《等式的性质》

于是教案《等式的性质》

(2)两边同乘以3,得教案《等式的性质》

于是教案《等式的性质》

练习2 (巩固性质2)

(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3)教案《等式的性质》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等式的性质的探索过程。

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为教案《等式的性质》 教案《等式的性质》 形式。

(六)、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习题3.1 第4题

(七 )、后记

从情境创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使课堂气氛变得较活跃,鼓舞我的教学热情,树立信心。我会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形式,同时改正不足,使教学活动更加有序顺利的进行。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